600家企业产值超千亿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杭州发展
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杭州萌发了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雄心。
就像历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一样,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头。作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杭州市写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专家指出,“十二五”时期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健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杭州人均GDP将实现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新跨越,经济发展进入到更高阶段。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战略。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杭州市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楼健人说。
据了解,目前杭州市已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600家,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已超千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到2015年,杭州将成为省内核心、长三角前列、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基地之一,实现七大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棋子欲落,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支撑杭州再次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拭目以待。
一条输不起的起跑线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潜在的支柱产业”,也就是未来的支柱产业。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表示,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专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并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后,都必然带来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并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
一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科技发展趋势和未来经济社会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杭州的新兴产业基础,很好
为什么杭州要选择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个阿里巴巴,就足以让杭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笑傲群雄。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此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杭州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起步早、基础好,杭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因此,杭州优先发展七大重点产业,包括:努力振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乘势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做强做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壮大新能源产业,整合提升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指出,之所以优先发展这7大重点产业,主要是基于我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市现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近600家,公开专利8224件,平均每家企业公开专利14.6件。其中,发明专利公开4320件,占52.5%;实用新型专利公开2679件,占32.6%;外观设计专利公开1225件,占14.9%。
未来要发力七大产业
杭州市提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列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科技局副局长周军说,“十二五”时期,是杭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迫切需要发挥我市自然环境、人才储备、金融资本、高效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知识技术密集度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向新兴产业为主导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目前我市有22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公开专利4197件,其中发明专利占71.8%。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成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杭州已成为全国唯一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
形成了4大特色产业集群:以海康威视、银江电子、三维通信等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以浙大网新、华三通信、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软件及网络服务产业集群;以士兰微、中控科技、国芯科技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网易网络、思美传媒、顺网科技等为代表的数字娱乐产业集群。
在通讯技术产业、物联网技术产业、软件和电子商务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等6方面,杭州具有明显优势。
通讯技术产业。目前我市通讯技术骨干企业近80家。集聚了富春江通信集团、富通集团、华三通信、三维通信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网络传输、存储、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
物联网技术产业。我市已集聚物联网骨干企业近80家,拥有相关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0余项,年产值约300亿元,已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
软件和电子商务产业。软件产业方面:我市软件企业已认定841家,上市公司23家。软件业务年收入484亿元,软件产品登记累计数4834件,我市已集聚了浙大网新、恒生电子、信雅达等一批富有竞争力的软件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方面:拥有阿里巴巴、淘宝网、生意宝等一大批BtoB、BtoC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服务年收入达70亿元。我市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被认定为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
集成电路产业。拥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省级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形成了以士兰微、国芯科技、友旺电子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和比较完善的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
数字娱乐产业,拥有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三大国家级动画教研基地,正在打造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动漫之都”,动漫产业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
目前杭州市有节能环保高新技术骨干企业81家,拥有公开专利640件,其中发明专利183件。蓝天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杭锅集团开发的余热发电的设备竞争力位居行业前列,浙大网新机电是国内知名的电力环保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聚光科技已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和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龙头企业。最为集聚的是高效节能及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和半导体照明产业。
杭州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5家省级研发中心。相关企业约有180多家,年产值超25亿元。基本形成了包括“外延—芯片—封装-检测仪器与设备—荧光粉-应用产品”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
目前我市有生物高新技术骨干企业71家,拥有公开专利916件,67.6%的生物企业都有发明专利。年销售产值约535亿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产值约175亿元,生物农业销售产值约160亿元。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形成了5大特色产业集群:以杭州华东制药等为代表的新型化学药物企业群;以青春宝集团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群;以九源基因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群;以泰尔茂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医学工程企业群;以杭州传化大地等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企业群。
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升白细胞特效药吉粒芬,成功开发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超油2号”成为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我市有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骨干企业55家,拥有公开专利827件,其中发明专利220件。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中国名牌产品19个。万向集团公司等3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73家企业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形成了4大特色产业集群:以聚光科技、中控科技、杭州和利时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以西子集团、网新、东信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海洋二所、南方特种泵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以西子航空、浙江中航电子等为代表的航天航空配套件产业集群。
拥有一批在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杭州制氧机集团——6万立方米/小时空分设备;西子联合控股——强制循环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杭州汽轮动力集团——百万吨级大型乙烯装置驱动用汽轮机组。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
目前我市有新能源高新技术骨干企业44家,拥有公开专利375件,其中发明专利90件。年销售收入约180亿元。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杭州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太阳能太伏产业。拥有光伏企业50余家,生产能力约850兆瓦,年销售产值约70亿元。拥有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万向国家级技术中心等一批科研和人才基地,在薄膜电池产业化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技术水平,形成了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核心产品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正泰太阳能、舒奇蒙光伏等一批骨干企业。
风能核能产业。杭州拥有38家风能、核能企业,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运达风力拥有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新型电池方面,杭州有万向集团、南都电源等国际企业;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有杭锅集团等优势企业。
关键词:【新材料产业】
目前我市新材料高新技术骨干企业92家,拥有公开专利1336件,其中发明专利474件。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浙江万马集团建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45家企业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新安化工的草甘膦—有机硅单体联产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富通集团的光纤预制棒项目列入“863”计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光纤和光缆新材料产业:以光纤预制棒制造为基础,形成了从光纤到光缆与元器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光纤与光缆产值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有机硅新材料产业:以新安化工、之江有机硅等为代表,形成了有机硅系列产品的产业链。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目前我市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家,拥有公开专利298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万向电动汽车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动力总成系统生产能力的单位。百辆采用赛恩斯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在杭州公交系统多条线路中投入使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杭州市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勾勒了发展蓝图。
总体目标:到2015年,使我市成为省内核心、长三角前列、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基地之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年均增长20%,七大产业产值突破10000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500亿元;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均达到超千亿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超过200亿元。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企业R&D占销售产值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新建成25家左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组织结构更趋合理: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20个左右,发展和壮大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打造若干国际品牌。
空间布局明显优化:“一城两区三带多点”的总体布局框架初步形成。
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明显下降。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上,也作了具体规划。